父母常见的心理需求有哪些?
父母常见的心理需求有哪些?
好久以前,一则这样的广告,内容是这样的:一位母亲做了一桌子可口的饭菜,打电话让子女回家吃饭。可她得到回答是“妈,今晚不回去了,你自己吃吧……”
其实儿女们忙工作、忙赚钱,往往很容易就会忽视父母的健康问题,特别是心理方面,时间越长老人家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越多,所以说做作为儿女有时间一定要抽时间陪陪父母亲,要多一些了解父母的心理需求。
尊重需要
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,这对老人而言尤为关键。老人爱挂在嘴边的“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”,的确是事实。老人拥有年轻人不具备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。如果晚辈能尊重他们的经验,家庭大事多征求他们的意见,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,都能让老人获得心理满足。
如果与老人的意见不统一,那么一定要坐下来,心平气和地商量出一个更好的办法。当然,老人也应该正确看待自己,尊重年轻人。时代在变化,因循守旧有时容易失策。
社交需要
孤独是老人心中的黑洞,无法用物质填补。人是群居动物,总窝在家里,心灵和身体都会受伤。只有出去走走,多与人交往,才能获得身心健康。研究发现,老人多参加社交活动,比如与人交谈、一起遛狗等,能培养良好心态。
因此,老人不应自我封闭,一方面要多与家人在一起吃饭、唠家常;另一方面要保持与旧友的关系,结伴钓鱼、爬山,并主动结交新朋友,要多参加社交活动。
支配需要
老人总是爱插手子女的生活,是出于支配的心理需要。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,巨大的心理落差催生无用感和失落感,觉得没人需要、肯定自己。有些老人会通过干预孩子的生活找回自我价值。
从某种程度上说,支配的需要是人本能和固有的欲望。因此,一旦父母有类似情况,子女首先要多忍让,找机会跟父母聊聊,问问他们是怎么想的,试着找到更成熟理性的解决办法。其次,提些行之有效的建议,帮老人规划美好的晚年生活。
和睦需要
儿孙满堂固然好,但人多嘴杂,晚辈吵吵嚷嚷,甚至闹矛盾,很容易忽略家里老人的心理。其实老人对家庭和谐的心理需要较大。
其实“孝顺”的落脚点是“顺”。具体要做到两点:一是细观察。老人的心理很脆弱,有时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就可能使他们受伤。因此要观察老人家的言行,通过细节判断是不是哪句话让他们不舒服了。二是会说话。常言道,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,谁听了顺心话都会高兴。起冲突要赶紧说好话,以便化解矛盾。
相伴需要
有调查显示,我国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占40%,主要因素是丧偶。而单身老人独自生活,难免寂寞,即使子女在身边照顾,也非长久之计。因此,如果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是单身的,子女一方面要抛弃害怕家产外流等狭隘的顾虑,和老人认真谈谈,并帮着介绍。另一方面要陪陪父母,因为相伴也要子女尽一份心。
如果和父母在一个城市,可以每周看望一次,或带父母出去玩;如果分隔两地,最好每周主动打一两个电话。
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是相互联系、相互作用的,心理健康时刻影响身体质量,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,而我们作为子女一定要时常注意家中老人的心理需求和变化,给予老年人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,是保证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。